第78章(1 / 2)

科举官途 参果宝 2658 字 21天前

林清看了一眼桌上堆了高高书案的隔壁,想了想还是上前请教道:“这位大人,我是新来的修撰官林清,请问我该如何开始?”

刚刚崔岩是笼统地介绍了一下林清的基本工作,但是也没有什么细则,如今他这边什么都空空如也,只有一张长桌,一套笔墨纸砚,环顾四周也没有看到所谓的史书,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隔壁桌那人之前头一直埋在成堆的书籍中,此刻听到林清的询问,才从书籍中抬起头来。只见此人虽为翰林官,却有些不修边幅,头发也没束好,官服领口也有些污渍,年纪三十岁左右,但是脸色惨白、双目无声,木木地看了林清一眼,才似乎回过神来:“出门右拐,去藏书阁,找阁主要修史材料。”

说完后又看了一眼林清,嘴巴里小声嘟囔着:“新来的修撰?这么年轻就中状元了?”然后低下头去,又继续翻出一本史籍开始校对。

林清也是被那人惨白无神的面容有些惊住——不是说入翰林的都是褚相吗?这人看着怎么也无法和清贵的翰林搭边啊?倒是和现代那些长期死宅在家的宅男有些相似。

只是疑惑归疑惑,林清还是起身去了藏书阁找到阁主,领取了修史的材料。

当林清捧着半人高的资料回到办公位时,简直是想长长的叹一口气了:这么多的材料,没有十天半个月,休想看完!

所谓修史就是要修整完善史书和史籍有关的资料,如今他们所有人在修的是上一任圣仁皇帝要求翰林院修撰的《大明史册》,只是后来圣仁皇帝突然驾崩,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一直到前几年,高首辅再提此事,才又继续修了起来。

如今已经修缮了一万多卷,说是大明史册,其实就是将之前的朝代各方面的历史、文学、医药、天文、地理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整合完善。这样的工作确实非常繁复,但是对后世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是一套类似百科全书般的存在的典籍,对以后的人进行各个朝代的分析都有着历史考据的作用。

这样一项工作若是完成,是要被留名青史的,而当时的圣仁皇帝就是有这样的打算才启用了两千多人进行修撰工作,可惜后来因为皇位更迭而停滞了。永康帝登基后,对这项工作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之前一直是翰林院里的小猫三两只在继续修缮,等职位调动后就也弃之脑后。一直到三年前高首辅上了一道奏则,才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修史。

说来也是永康帝自觉登基多年,扪心自问却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建树,如今高首辅旧事重提,一下子让永康帝觉得若是能将此套史籍完善,那么就算百年后地下见到圣仁皇帝,也算是无愧了。所以因着这事儿,高首辅还重又得到了永康帝的看重,才稳住了被黄次辅一再打压的局面。

只是永康帝嘴里说着答应,心思却没有放到这里,户部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拨款,和圣仁皇帝当时启用两千多人的工作进度是无法同日而语的,也就是整个翰林院的三四十号人在整理。而翰林院原本就是有修缮文史的职责,现在就是调动了整个部门的人去做而已。

所以修了三年了,工作进度才到一半,林清等新人进来,正好是被抓了壮丁。

既然作为新人,分到的类目也是前人不乐意修缮的部分。

林清分到的是“算”的类目,倒是没有像别人那般怨声载道,毕竟对于别人来说“算”是麻烦事,需要校对并且辨别真伪,比如说同时代两个理论相悖,也需要整理的人进行编写,还要找出相应的文献进行验证。这样的工作对于学文出身的翰林来讲都是避之不及的存在,除非是本身都算术感兴趣的翰林,其他人都是不乐意修缮的。

而林清原本前世就是数学系毕业,数学算法的真伪在他面前算是一览无余。

林清大略的翻阅了一下他前人留下来的资料,一共也就做了一十二卷,算是刚刚做了个开头,比起别人动则一两百卷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别人都是先看一下之前的人修缮到了哪里,然后就继续往下修。而林清却是先将之前的资料花了三天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其他人见林清看着忙碌,实际却一个字的进度没有,纷纷暗地里摇头,以为又来了一个心思根本不在翰林院的状元。之前也有像林清这样的进士,入了翰林院根本看不上修史的工作,想着办法四处走动,过了一年半载就调离了翰林院。

坐在林清后面的编修史知行暗暗蹙眉,心里不由得嘀咕:“来了三天了,一个字都没写,等掌院月底巡查了,看你怎么办!”

只是这间房间里坐的,品阶最高的也就是从六品修撰了,虽然其他人比林清有资历,但是也没底气指着林清说什么。那些和林清一同入翰林院的,自己都还没个头脑,不停地在查资料和整理文献,更没有精力去关注林清了。

三日后林清终于开始动笔了,但是留心的人发现,林清写了很多,却没有正式的手稿交上去。别人每隔一天都有完成的手稿交给掌院学士,有些做的快的人,一个月就可以编纂整理完一卷。

虽然翰林院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一定要交多少卷,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成果,自然要吃瓜落的,而林清这次交上去的,则是上一任留下来的资料,自己的手稿一份也无,让其他人更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想要看看这新来的状元修撰在整什么。

掌院学士朱炳文兼任户部侍郎,是朝廷中公认的内阁后备军,今年四十又五,平日里忙于户部的事情,很少过来翰林院巡查,但是每隔半月或者一月还是会到翰林院几次,看一下《大明史册》的修缮进度,提点一下众翰林官的工作情况。

朱炳文作为翰林院的一把手,自然是在翰林院中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不说别的,光是如果皇上或者皇子想要哪位翰林官讲解经史,如果不是上面的人点名,这个权利全在朱炳文手中。众翰林官得罪了谁,也不敢得罪掌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