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2 / 2)

皇上恕罪 程十七 2807 字 16天前

“废话那么多做什么?!”高光宗羞恼,“教你写,你写就是了。看不懂的来问我。还有,这事儿不能给我爹知道!也不准告诉杨姨!”

他父亲是屠户,他不想子承父业,可是他自觉科考艰难,再往上考,他也不可能有多大成就。今年年初,他从父亲那里支了些钱,开了一家书肆,做卖书这等风雅的营生。他不大懂生意经,请了专人来打理。

书肆的生意不错,他闲着翻开话本,觉得没什么难写的,他自己也能写。他就动了提笔尝试的念头,连夜写了一个故事。当时写的急,不免字迹潦草,直接拿去给书局刊印也不大妥当。他原本可以自己誊写,不知怎地,看见小杨氏,他有了其他主意。

秦珩这几日闲着无事,还真的替他誊写。这是一个报恩的故事,情节简单,文笔流畅。秦珩誊写之际,看到不恰当之处,信手就改了。有的模糊看不清楚的,她联系上下文,加上自己的理解,也能续上去。

三日后,她将誊写好的《报恩记》交给了高光宗:“你看看可还好?有的地方我看不明白,又没见着你,就自己胡乱写上了。”

高光宗接过来,也不做声,细细翻看。他神情变化多端,时而皱眉,时而轻笑。看完之后,他才肃了面容:“你怎么胡乱改我的文章?不过——你这么一改,勉强也能看得。”

秦珩知他很少说好听的话,他能说“勉强能看得”,那就是很不错了。她心里隐隐有些欢喜,微微一笑:“是么?”

“你说你小时候跟你兄长一起读书?”高光宗想起前事,眼珠微转,“那你兄长定然有些本事。”他琢磨着,兄妹一起读书,那妹妹肯定是做陪衬的。妹妹文采尚可,那兄长的才学多半不在他之下,他又追问:“可过了童子试不曾?”

“当然,我哥哥很厉害。”秦珩下意识答道,后听高光宗一本正经问到童子试,她强压下心里头的荒谬情绪,略过这个问题,重复道:“我哥哥文采武功,都很厉害。”

她心头有丝异样。明明在知道了皇兄对她有不伦的心思后,是她自己想方设法不顾一切从他身边逃离。可真正离开之后,大多数时候,想到他,她最先想到的竟然都是他的好。

她对自己说,大概是因为他除了那些不对的念头之外吧,对她真的不错吧?

等再过许多年,等父皇母后都不在了,等她自己容颜老去无人识得了,等皇兄自己也能从那种错误的感情中走出来了,那她就回去找他,跟他说个明白。也许那个时候,他们都能很平静地面对彼此了吧?

她墨玉般的眼珠中氤氲的情绪,教高光宗有些不自在。他重重地哼了一声,心说,童子试都没过,文采武功厉害在哪里?厉害在她嘴里吧?

秦珩不知道高光宗的想法,不过高光宗让她帮忙誊写话本子倒给了她启发。她闲着无所事事,自己也可以写几个话本子啊。听说高光宗有门路,可以刊印发行。若真能赚钱,那也算是谋财之道了。

她想她自己从小贵为皇子,日常起居皆有人照料,可以说不事生产多年。她虽有不少银钱,这一生都花不完,但只出不进,坐吃山空,似乎也不妥当。

高光宗都能尝试,她为什么不能?难道她看的书真就比他少很多了?

思及此,她不由地有些小兴奋,冥想数日后,开始了她的尝试之路。

秦珩在高家的生活,颇为新奇。但是皇家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寇太后寿辰当日遇刺,伤及心肺,用尽灵丹妙药,终于在昏迷三日后,醒了过来,堪堪脱离生命危险。

皇帝忧心太后,也曾昏倒,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处理政务。他如愿拔掉了蜀王安插进的全部人手,或杀或流放,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同时皇帝留心着北疆的动向,半个月前,他派人去了北疆,看紧健威侯。据他放在北疆多年的探子回报,健威侯的身体近来已经不大行了。健威侯的几个后辈,没一个成器的,皆不足为虑。——这也是他这次能毫无顾忌地对秦琚出手的一个原因。

其实,从健威侯不理会秦琚的书信,皇帝就明白了。健威侯是个聪明人,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和家中一干后辈,孰轻孰重,健威侯心里有数。

或许十多年前健威侯身子骨康健时,还能有变数。如今健威侯垂垂老矣,已然不足为惧。

皇帝正思索着如何处置秦琚时,孙遇才在他耳边轻声道:“皇上,夏风求见。”

夏风是皇帝派去查探鸳鸯散一事的人。此人武功颇高,擅长破案,陈年旧案,也难不倒他。更难得的是,此人对皇帝忠心耿耿,口风极严。

皇帝精神一震:“你们先退下。”

夏风低头匆忙入内,施礼后道:“皇上,臣不辱使命,已有线索,还请皇上过目。”他将手中折子恭敬递上。

皇帝知他谨慎,夏风既然说有线索,那必然是有很确凿的证据了。

一目十行,将折子上的内容看完。皇帝勃然变色,霍地站起,将折子狠狠地甩在了地上,同时大骂:“大胆!”

或许是站起来的太急了,他一阵晕眩,身子晃了几晃。

夏风注意到后,连忙伸手去扶:“皇上息怒。臣知道皇上很难接受,但臣查到的,确实是这样。”

其实那折子上也没写什么,只简单写了定方伯府废弃的书房里,有一本旧书,旧书的第某某页,提到了鸳鸯散。

夏风找到了定方伯府早年被赶出府的仆妇,得知十八年前的冬天,定方伯确实曾日日外出跑遍京城各个药房医馆,要找一味药。——那名仆妇之所以记得清楚,就是因为她在那年冬天给定方伯的茶冷了,惹怒了定方伯,从而被踹了一脚撵出府去。

知道鸳鸯散及其功效,十八年前又曾买药,女儿也知道四皇子不是皇帝亲生,陶皇后当年又是皇帝信任之人……

种种线索交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可能:陶皇后联合陶家,在他最信任他们时,给他下了药,想教他断子绝孙。

皇帝不由地骂出声:“好歹毒的心肠!”

他虽然多疑,可到了这个时候,他仍无法全然相信。他要再试一试。

今夜是初一,照例皇帝该歇在凤仪宫。但是夜已经深了,皇帝仍在御书房忙碌。

陶皇后想着前几日定方伯的事情,皇帝没有怪罪。她也得主动示好,不是么?尤其是太后遇刺,蜀王被罚,人心浮动。她是该对皇帝体贴一些。

于是,她教人掌了灯,她带着宫人太监,亲自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的灯还亮着,然而等她进去,却发现那里空荡荡的,皇帝已经离去了。陶皇后略感失望,转头欲走。——御书房这种地方,寻常人等不得入内。是以她亲自拎着汤进去。

忽然,一个奇怪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娘娘,我死的好惨啊。”

这声音阴森可怖,冷冰冰的,甚是吓人。

陶皇后身体一僵,恍惚觉得有冰冷的手在她脖颈轻轻抚过。她身子微抖,瞬间就起了细小的颗粒,手里拎着的食盒应声落地。

“谁?!谁在说话!”她在宫里头素来贤良,虽然也处置过宫妃,但是自觉还真没多少对不住她们。她努力让自己不害怕。

昏黄的灯光忽明忽暗,一道长长的影子从她面前飘过。

是的,那个影子飘飘荡荡,不是走,而是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