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眉毛抬了抬,凝视着沈清月,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子,才虚弱地道:“拿来我瞧瞧。”
沈清月微喜,将药方子拿给许氏看,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没想到许氏真的肯对她开口。
许氏接了花笺,只略扫了上面字,眼眶就红了,她苍白的脸上,眼睛一红,颜色的对比就分外明显,她无声地落着泪,道:“是小巧的字。”
小巧,是蔡氏的小字。
沈清月点了点头,道:“是母亲的字,可我不知道,一张药方子,为何母亲要用这样精致的花笺亲手誊写。”
许氏双手似有点儿颤抖,她又是很久不说话,眼眶越来越红,沈清月就静静地等,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她才气若游丝道:“她没出阁前有个关系很好的姐妹,住沈家的隔壁,两个人一块儿长大的,胡夫人跟着祖父母一起学过医术,这方子,应该是她开的,若是小巧亲手誊写的,那必然是和她有关系,只有对她
,小巧才会这样仔细。”
沈清月问道:“那位夫人可还在京城?”
许氏点点头,道:“在的,她嫁的很近,离蔡家不远。”
她又将胡夫人夫家的位置告诉了沈清月。
沈清月见许氏看着方子依依不舍,就道:“外祖母,这张方子我用完了,就送给您。”
许氏轻缓地点了几下头,随后又摇摇头,道:“罢了,不要了。”
将死之人,带着这些又有什么用。
许氏将方子还给了沈清月,问她:“这是什么方子?这方子有什么不对的?”
沈清月答她:“这是保胎方子,药用的不好。”
许氏惊诧地瞪了瞪眼,怔然片刻才道:“哦。”
沈清月打发了自己的丫鬟出去,许氏的房里的下人也乖乖出去了,她直视着许氏,问道:“外祖母,您是不是有话想对我说?”
许氏一双泪眼看着沈清月,侧开脸,道:“我没有话说,你走吧。”
沈清月习惯了许氏这样的态度,她也没有生气,只是温声道:“您好好保重身体,若是您想,我得空就来看看您。”
许氏拒绝了。
沈清月沉默了一会儿,道:“方才我碰见舅舅了,舅舅叫我以后常来,说要留我用饭。”
许氏很快就扭过头,急切道:“不要来!月姐儿,你以后都不要来了! 他一个庶出的,算你什么舅舅!”
沈清月压了一下下巴,安抚道:“您放心,我知道了。”
许氏眼神空洞地点了点头。
沈清月走后,留下了补品和十两银子。
许氏没有推拒,她看着银子,又流着泪从枕头下拿出远嫁的大女儿寄回来的信,信里说,她最小的外孙子都要娶妻了。
可惜了她行将就木,不能亲眼看见。
许氏攥紧了信,神色复杂地看着沈清月离开的方向。
沈清月从许氏院子里离开之后,快速出了蔡家,坐马车去了胡夫人家中。
她只是报了沈家的名字,胡夫人就答应了见她,十分顺利。
胡夫人是个面容很和善的女人,温温柔柔的,和方氏有些像。
沈清月进了胡夫人的院子,屋子里只留着一个奉茶的丫鬟,她见了礼,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胡夫人就一直笑着,不住地打量她,拉着她的手高兴地道:“月姐儿都长这么大了?”
胡夫人也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打发了丫鬟问沈清月:“你来找我,可是有事?”
沈清月带着些羞愧道:“鲁莽上门,是晚辈思虑不周了,的确有事相问。”
胡夫人只是一笑,道:“你说。”
沈清月拿出方子,道:“这张方子,可是您开的?”
胡夫人接了方子,一眼就认出来了,脸上笑容淡了,道:“是我开的,你从哪里来的?”
“父亲将母亲的嫁妆给了我,这方子就在其中,还有一些其他花笺上写了诗,不过
写得不大明确,我就没拿来。”
胡夫人唇边带着一抹苦涩的笑,道:“那些东西是我年轻的时候,和你母亲写着玩的。”她抬眼瞧着沈清月,道:“你是想问,这方子是给谁吃的是吗?”
沈清月一惊,“您知道?”
胡夫人有些感慨道:“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真像你母亲,一点点不对劲都能感觉得到。这方子不是你母亲吃的。”
“不是?”
胡夫人正色道:“你还没出阁,我本来不该跟你说这些,可都过了十几年,你都找到我这里来了,告诉你也无妨,这方子是开给你母亲的丫鬟吃的。当时那丫头年纪还不到放出府的时候,就有了身孕,你母亲不忍心处置她,那丫头又舍不得孩子,你母亲就托我开了方子,许是你母亲怕我字迹外传,又或是方子不小心又撕坏了,她才重誊一份吧,你母亲总是很珍重我的东西。”
她又道:“你母亲出嫁之初还跟我走的近,后来的两三年就不怎么跟我来往了,我自己家中繁忙,你母亲又是个性子很闷的人,我找她两次,她不搭理,我知道她有事不肯跟我说,就没怎么跟她来往了。这丫头怀孕你母亲托我开方子的时候,我还以为你母亲怀了你,替你母亲高兴呢,谁知道我给她把了脉,不见喜脉,才知道是丫鬟的。”
沈清月不想说父母亲的事,但她心里清楚,蔡氏当时不和胡夫人来往,应该是和沈世兴的感情不大好了,所以只想把不高兴的事闷在心里,不想说给好友听。
胡夫人想起十几年前的事,话就多了,她继续道:“你母亲一直是个心地很善良的人,小时候秋天下雨,鸟儿落地上半死不活,她还要去救。要是换了别的主子,早该处置了丫鬟。”
沈清月已然恍然大悟,事情是是这样,就说得通了,她复又问道:“夫人,这么说来,那丫鬟的孩子是和外人的?您可知道那丫鬟的孩子是谁的?”